理性看待「互联网保险新规」

人浏览 2022-05-14 17:37:12

最常见的割韭菜方法是什么?

很简单,那就是制造稀缺。

比如,最近许多保险即将下架,很多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恶意炒作。盲目地购买,吃亏的概率一定比平时更高。

比如近期,大量储蓄险产品下架了,被许多无良商家吹得天花乱坠,许多人在诱导下沦为了韭菜。

首先,我们先来说说,最近炒得很热的储蓄险是啥?

储蓄险,是保险的一种,保的是未来没钱花的风险,比如养老、孩子教育。相关类型很多,但大家爱买的,主要分为三类:养老金、教育金和增额终身寿。它们的收益是完全确定的,也是许多人真的需要的。

停售之际,到底要不要买储蓄险?

新规,大家多多少少已经知道了。10月底,银保监会下发了《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行业炒停售就是从这里开始的。炒作持续夸大,他们声称:互联网储蓄险都要下架了!

事实当然不是这样。

政策收严,不表示产品以后就买不到了。

不过从政策原文不难发现,以后保司如果想经营互联网储蓄险业务,必须先达到这些条件。准入门槛加高,也就把很多保司拦截在外。但留下来的保司,还会继续卖。经过统计,留下来的保险公司大概还有20家。但这些都是大公司。就是说,这次新规之后,可以说线上保险要求更高,更没有所谓的小公司了。

监管选择了“保大”。

换句话说,受制于门槛,一些想通过产品让利给消费者来挤出一片天地,从几大巨头手中分一杯羹的小公司,以后彻底没了机会。

近几年,随着保险消费主力人群年轻化,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持续提速。

虽然不用担心以后产品没得买,但新规的影响对于增额终身寿来说收益、回本速度、加减保都有影响,以后的产品,都不会有现在好了

这点也很好理解。现在市面上性价比高的产品,大多出自中小保险公司,那明年可能就没法在互联网上卖了。

按照市场规律说,竞争者少了,大公司更没有动力降低保费。也许今年3000元买到的重疾,过了12月31日就要3500元了;现在还能买到收益3.5%的增额寿,明年可能就买不到了。

互联网保险新规的实施对普通群众的影响有多少?

互联网产品范围更加明确,产品服务更加规范。

以后还能在网上买意外险、医疗险、重疾险、定期寿险四大基础险种,以及十年以上的终身寿险、年金,如增额终身寿险、养老年金。不过万能、分红、投连险,以后就不能在网上买了。

以后的互联网保险都要有专属的印记——“互联网专属”,而且只能在互联网售卖。目前在网上卖的保险,几乎都没有打上“互联网”字样,接下来2个月,大部分保险都会重新调整,规范起来。

买重疾险等长期保险,不用担心没有分支机构了。只要符合监管规定,保险公司可在全国范围内不设分支机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。

但百万医疗险、意外医疗等保险,还是要求当地有省级分公司,或与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合作,才能买。

除此之外,互联网保险服务标准更明确了,再也不用担心在网上买保险理赔慢了。

现在互联网购买的保险,到12月31号全部下架,预计新的保险产品价格和收益更为规范。不过在新规前买的(包括以前买的)产品,不会受到影响。所有的保险,包括重疾、增额寿等都有保险合同约定,一旦生效就要按照条款执行。就算年底下架了,已经买的保险依然有效,不会受到影响。

目前能在网上经营的保险,都是经过监管审批、备案的,保险条款受到《保险法》的保护。而现在绝大多数互联网产品,都要在12月31日前下架,进行调整。特别是十年期以上的长期寿险、年金险将下架。

据业内人士分析,互联网保险按规范调整时,定价要更合理,不能再随意打价格战,因此部分性价比高的重疾险可能会有调整;意外险和医疗险可能略有降价,或维持不变;部分储蓄险的预定收益可能受到下行影响,更加趋于保守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有监管新规加持,未来在网上买保险,服务更好了,理赔更快了,但也可能会因此负担多一些费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12月31日前会有大批目前在网上卖的保险,从互联网渠道下架或者直接停售,包括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。

如果之前没有保障或者想加保,最近又有看中合适的产品,可以考虑尽快下手。尤其是要买现有的高性价年金险、增额终身寿的,得抓紧时间上车。

不过如果你对保险完全不熟悉,仅仅是听到说要停售就赶着去买的人。建议慎重下手。

因为每次停售变更,人们总是会变得紧张、焦虑,但保险跟投资一样,建议不懂不投。

责任编辑: